入侵红火蚁习性及防治策略
来源: | 作者:cdheimao | 发布时间: 2017-11-28 | 19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入侵红火蚁习性及防治策略

赵瑾

(广东惠州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红火蚁习性及危害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昆虫。红火蚁在地面筑巢生存,每巢内红火蚁个体可达数十万头,其品级有蚁后、雌雄繁殖蚁、工蚁(分为大型工蚁(兵蚁)、小型工蚁(工蚁))、蛹、幼蚁、卵,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红火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属的物种生存委员会入侵种专家组公布的世界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种之一。红火蚁入侵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1)对农业、畜牧业的危害。红火蚁可取食农作物,危害灌溉系统,破坏农田机械设备,叮咬田间工作人员及牲畜,严重时可导致农田出苗稀疏甚至弃耕。(2)对公共安全的危害。红火蚁常把蚁巢筑在户外与居家附近或室内电器相关的设备中,造成电线短路或设备故障,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3)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红火蚁具有主动攻击的习性,人体被其叮咬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红肿、起泡、化脓一系列症状,一般症状可在十余天后基本痊愈,但叮咬后留下的疤痕和发痒可持续数月不消,极少数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的人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红火蚁在新入侵区竞争力强,可捕食几十种动物,明显降低其它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同时红火蚁喜欢搬移和取食植物种子,改变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的比例和生长区域的分布,对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变化。(5)对财政经济的影响。目前美国超过1亿公顷的土地被红火蚁占据,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估计在69亿美元以上。

红火蚁在我国的疫情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1918~1930年偶然入侵美国的阿拉巴马州,随后通过苗木的调运迅速扩散到美国东南部广大地区,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继发现红火蚁入侵。2003年,中国台湾的桃源发现红火蚁入侵危害。2004年9月,大陆广东省吴川市首次发现红火蚁,随后,农业部会同各省相关机构迅速开展了对红火蚁疫情的调查和防控工作,相继在湖南、广西、香港、澳门、福建和江西部分地区发现此虫入侵。红火蚁在广东省的分布较为普遍,在其它发生省份为零星分布。红火蚁在广东省被发现后,农业部门迅速成立了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相关专家组成的红火蚁防控工作专家组,负责广东省红火蚁鉴定、调查与检测、检疫与防治技术等技术研究、指导和培训工作,经过几年的防控,广东省内的红火蚁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红火蚁危害勘察要点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的社会性昆虫,喜欢在阳光充沛,有人为活动的开阔地筑巢危害,红火蚁蚁巢多筑在公园、马路、学校、住宅区及河岸的草坪、灌木丛、行道树下,荒草地、垃圾场中,农村的耕地中、田间小路边、河塘边甚至农民院落内。实地勘察红火蚁可从以下几方面对红火蚁蚁巢进行初步的鉴别:(1)红火蚁蚁巢具有突出地面的表层土粒疏松的蚁丘;(2)轻轻干扰蚁丘,瞬间会有大量的红火蚁涌出进行蚁巢的防卫;(3)红火蚁体表颜色为棕红色,受到人为干扰时会主动叮咬人类,叮咬后被叮咬者会马上感到如火灼伤般的疼痛。

对红火蚁发生区的勘察目前常用的方法为目测调查蚁巢数量和诱测工蚁数量两种方法。

目测调查即步行或开车目视记录发生区内红火蚁蚁巢数量和目测蚁巢内工蚁的数量。发现可疑蚁巢需轻轻干扰蚁巢,如果1min内有3头以上的红火蚁涌出,即可确认为活动蚁巢。采用目测法衡量发生区内红火蚁危害程度以单位面积的活动蚁丘数量为危害等级的分级标准:第一级:无危害区,平均每100m2活动蚁巢数为0个;第二级:轻度危害区,平均每100m2活动蚁巢数为0.1~5个;第三级:中度危害区,平均每100m2活动蚁巢数为5.1~10个;第四级:中偏重危害区,平均每100m2活动蚁巢数为10.1~15个;第五级:严重危害区,平均每100m2活动蚁巢数大于15个。

诱饵诱集法即将一块约5mm厚的火腿肠放入诱集瓶内,放置于调查区域内,一般每隔10m放置一个诱集瓶或采用五点取样法放置诱集瓶,30~60min后回收,记录诱集瓶中诱集到的工蚁数量。诱饵诱集法只有在气温20~32℃,地表干燥时才能采用。采用诱饵诱集法衡量发生区内红火蚁危害程度以平均每个诱集瓶诱集到的工蚁数量为危害等级的分级标准:第一级:无危害区,诱饵均未诱集到红火蚁;第二级:初级危害区,平均每诱饵诱集到的红火蚁数为0~5.0头;第三级:轻度危害区,平均每诱饵诱集到的红火蚁数为5.1~50头;第四级:中度危害区,平均每诱饵诱集到的红火蚁数为50.1~200头;第五级:严重危害区,平均每诱饵诱集到的红火蚁数为200头以上。

红火蚁综合治理要点

红火蚁的综合治理方法有植物检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种方法。

红火蚁自然扩散的速度较慢,其从疫区向非疫区的传播以人为传播为主。红火蚁在国际间的传播大都因检疫上的疏忽所致,我国很多红火蚁的零星分布点也由调运潜藏有红火蚁的植物、垃圾等引起。因此,从疫区向非疫区调运可能潜藏红火蚁的物品,需进行严格的检疫处理,这些物品包括土壤及介质土、草皮、带有土壤的其它植物;用过的运土器具/机械、废纸、集装箱、木材、木包装、木材加工厂的木屑和废料等;在存放时曾与土壤接触的草捆和农作物秸秆、农家肥、曾与土壤接触过的废品、垃圾等。经检疫,发现受检物品上有红火蚁的,需用有效灭除方法处理并检疫合格后方可准许调运。

目前我国的红火蚁化学防控药剂有饵剂和粉剂两种剂型。饵剂由毒性物质和红火蚁喜食的食物配制而成,施用于蚁巢附近,由觅食工蚁搬运回巢,通过红火蚁个体间相互哺喂的习性,将毒性传导至全巢红火蚁。目前经广东省农业厅认可并获政府定期采购的饵剂有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舒饵剂(珠海瑞农植保技术公司)。粉剂由毒性物质和其它介质配制而成,施用方法为首先破坏蚁巢,然后将大量粉剂其撒在蚁巢上,使粉剂粘附于红火蚁体表,粘附到粉剂的红火蚁越多越好,通过红火蚁个体相互清洁身体的习性,将毒性传导至全巢红火蚁。目前经广东省农业厅认可并获政府定期采购的粉剂为红蚁净粉剂(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诺威粉剂(珠海瑞农植保技术公司。饵剂同粉剂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用量小、对环境污染小、对施用人员安全等优点,为红火蚁防控药剂的优势剂型。此外,国内红火蚁防控曾采用药水灌巢的方法,因用量大、污染环境早已不再被采用。

生物防治方法为利用红火蚁的天敌来防控红火蚁,如寄生性蚤蝇、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线虫、寄生蜂、寄生蚁。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多种微生物如微孢子虫、白僵菌、绿僵菌、某些细菌、原生动物等对红火蚁的感染、传播和作用规律,但还没有成熟的生物制剂用于红火蚁防控。

红火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沸水浇灌法、水淹法、物理阻隔预防、充液氮等,因耗费过多人力且效果差而较少被采用。

红火蚁防治案例

1.防治现场自然环境描述

2005年,笔者和同事选择红火蚁发生、危害较严重的惠州市金山电子有限公司厂区作为试验点进行红火蚁的灭治。该公司位于惠州市惠环工业园,是以生产出口电子产品为主的港资企业。厂区总面积为89189㎡,其中绿地面积33000㎡。

2.红火蚁现场勘察方法及结果

对该公司厂区红火蚁的发生危害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调查。(1)咨讯:向该厂的管理人员、绿化清洁工了解厂区蚁情;(2)全面普查:对该厂区内的所有树木、花草等植物、建筑物及室外设施等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对发现蚁巢的位置插上小红旗作为标记,并在图上做好编号,建立蚁情蚁害登记资料档案。

调查发现,该公司厂区内绿地有165个蚁丘,厂区外绿地有47个蚁丘。其中大多数蚁丘面积大(直径为20~40cm)、蚁量多、有的甚至出现有翅繁殖蚁,时常发生员工及绿化清洁工被红火蚁叮咬的事件。

3.红火蚁防治方法

根据整个厂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单蚁巢重点处理和全面普施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施用药剂为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该饵剂由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其杀虫活性成分为0.02%多杀霉素,是广东省农业厅防控红火蚁采购药剂。

3.1单蚁巢重点处理

选择气温25~32℃,地表干燥时施药(4月30日),根据蚁巢大小,在每个蚁丘表面及四周撒施5~10g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施药第4d、7d和10d检查灭治的效果。采用目测与挖巢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如发现仍有红火蚁活动的蚁巢或发现新的蚁巢,则补施药剂。

3.2 全面普施处理

在蚁巢不明显或出现散蚁的活动处,5人为一组排成一行,将饵剂均匀薄撒在绿化草地上,用药量为1.5~2.25g/m215d后再处理1次,共处理2次。

4 药效监测方法

根据厂区绿地情况,设置4个药效监测区,每个监测区按方格放置9个诱集瓶,每个诱集瓶相距10m。诱集瓶内放入一块约0.5cm厚的火腿肠,瓶口贴地放置,30min后回收,记录诱集到的红火蚁数量,于8月与11月进行2次监测。

5防治效果描述

施药处理后检查的结果(表1)表明,整个厂区内红火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施药后4d,红火蚁杀灭率达83.33~92.31%;施药后7d,红火蚁杀灭率达94%以上;施药后10d,所有处理过的蚁巢,未发现有红火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时间越长,杀灭效果越好。

2005年8月、2005年11月对红火蚁的监测结果(表2)表明,8月3日,除2号诱测点、3号诱测点外,其它8个诱测点均未诱测到红火蚁,表明施用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后的3个月内,所投放药物的巢体及附近基本上未见复发新的蚁巢。2号、3号诱测点灭治不彻底的原因可能是这两个诱测点靠近食堂路边,人流量较大,受人为干扰颇大,从而致使灭治效果欠佳。

11月15日,在上述10个诱测点中,只有1个诱测点引诱到红火蚁(3号诱测点),共诱集到30头红火蚁。即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再经过3个多月后监测,个别诱测点仍有残留红火蚁。这表明对红火蚁的防控仅凭1、2次防控是不够的,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长远的防控准备。

 

1   红火蚁克星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2005年4-7月,广东惠州)

施药日期

(月·日)

蚁巢数

(巢)

4d

7d

10d

全巢死亡数(巢)

杀灭率

(%)

全巢死亡数(巢)

杀灭率

(%)

全巢死亡数(巢)

杀灭率

(%)

4.30

88

76

86.36

85

96.59

88

100

5.14

139

125

89.93

37

94.96

39

100

5.26

22

20

90.91

21

95.45

22

100

6.10

13

12

92.31

13

100

13

100

6.29

10

9

90.00

10

100

10

100

7.21

6

5

83.33

6

100

6

100

 

2    红火蚁克星饵剂的药效监测结果

2005年8-11月,广东惠州)

日 期

(月.日)

 

诱测点诱集红火蚁数量(头)

1

2

3

4

5

6

7

8

9

10

8.3

0

24

190

0

0

0

0

0

0

0

11.15

0

0

30

0

0

0

0

0

0

0

6.总结

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防治金山电子有限公司厂区绿化草地红火蚁效果明显。蚁巢重点施药处理、全面施药处理后监测结果均表明,该厂区的红火蚁蚁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3个月后监测表明,10个诱测点中仅有2个诱测点引诱到红火蚁(2号点、3号点),其数量分别为24头、190头。6个月后监测,10个诱测点中仅出现1个诱测点引诱到红火蚁(3号点),数量为30头,表明施药后6个月内散蚁活动逐渐减少。2006年3月再次对该厂区进行诱测,未发现有散蚁,表明红火蚁克星IV型饵剂对红火蚁具有较强的持续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