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 禽 养 殖 场 消 毒 概 述
来源: | 作者:cdheimao | 发布时间: 2017-12-04 | 950 次浏览 | 分享到:

1 梁甲明2

1.黑龙江省锦河农场畜牧兽医;2.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畜牧兽医局)

消毒目的不同,所使用的消毒药也不同,所要稀释的浓度和采用的消毒方法也不同。畜禽养殖场消毒目的可以划分为平时预防性消毒、扑灭正在发生疫情的应急消毒和周围正处于某种疫病流行高峰期而本养殖场受到威胁时的保护性消毒等不同级别,需要根据消毒目的来选择药物的稀释浓度,以保证消毒效果。

1 消毒前必须进行圈舍彻底清洗

保持圈舍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灰尘和污物等有机物,不仅可阻隔消毒药,使之不能接触病原体,而且有机物还能与许多种消毒药发生化学反应,明显地降低消毒药物的药效。

2合理选择消毒药物

购买消毒药应该了解消毒药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不能盲目购药。注意消毒药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氧化物类、碱类、酸类消毒药不宜与重金属、盐类及卤素类消毒药配伍,防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置换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不仅使消毒效果降低,而且还容易对畜禽机体产生毒害作用。酚类、酸类消毒药一般不宜与碱性环境、脂类和皂类物质接触,否则明显降低其消毒效果。反过来,碱类、碱性氧化物类消毒药不宜与酸类、酚类物质接触,防止其降低杀菌效果。酚类消毒药一般不宜与碘、高锰酸钾、过氧化物等一起使用。表面活性剂忌与碘、碘化钾和过氧化物等一起使用,防止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消毒效果。

还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毒性及残留,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3 消毒方法合理

消毒药物应现用现配,配制药剂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不宜久存,否则消毒药会降效或失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在配制消毒药时,应认真根据药物说明书和消毒的面积来计算用量,尽可能将配制的药液在完成消毒面积后用完,或按照规定销毁。

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被消毒物的种类、性质和消毒要求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种类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消毒法等。有时还用几种消毒方式联合使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消毒过程中最好采取立体消毒法,先顶部和四周墙壁,后地面以及墙角。消毒药要喷洒够量,保证消毒不留死角。待作消毒剂用一定时间后,清除被消毒物上的污垢,再用消毒剂重复消毒 1 次,这种方法消毒更彻底。

4 定期轮换消毒药物

有的养殖户在某些阶段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某品种消毒药物对其养殖场的消毒效果不错,所以就认定该品种消毒药为其养殖场的专用消毒药,并长期使用。但在同一地区或畜禽场长期使用 1 种消毒药,容易使动物及饲养场内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形成耐药菌株,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所以,养殖场在消毒过程中,应交替使用多种消毒药物。

注意应选择不同成分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液。市面上销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药异名。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体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般病毒对含碘、溴、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较敏感,细菌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所以,在病毒多发的季节或鸡生长阶段(如冬春、肉鸡 30 日龄以后)应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细菌病高发时(如夏季、肉鸡30日龄以前)应多用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

5 消毒过程保证安全

在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类等腐蚀性较强的消毒药后,畜禽圈舍要用清水冲刷后再使用,防止灼伤动物,尤其是幼畜更易受到伤害。在实施熏蒸消毒后,要开窗通风,待将废气彻底排净后,方可放进畜禽。酚类、酸类、醛类和碱类消毒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不宜用于饮水消毒,也不宜使用这几类消毒药来消毒肉制品,但过氧乙酸除外。卤素、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类等可用作饮水消毒的消毒药,其配制浓度要准确,浓度高则会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或引起中毒,浓度低则起不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6 精心组织各消毒环节

消毒工作要详细,不漏点(面),必须制定缜密的消毒计划和方案,不断完善消毒制度。畜禽场大门口应设立消毒池、紫外线灯和消毒洗手液等必要的设施设备,注意及时更换消毒池的消毒液。加强对运料车、运猪车、运药车等所有交通工具的消毒,控制内部人员与外界闲散人员接触。养殖场只有对场外人员、车辆、物品进出的消毒严格把关,对场内人员、设施、设备以及生活生产环境采取合理的消毒,才能够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几率。

7 养殖户在畜禽消毒中的误区:以养鸡场为例

7.1 消毒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对鸡的消毒方法有 3 种,即带鸡(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原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带鸡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禽体表、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很有意义;饮水消毒可杀灭鸡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鸡肠道病很有意义;环境消毒包括对禽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料车、粪车)等的消毒。

7.2 消毒不连续  消毒是一项连续的防病工作,需要科学制定消毒流程,不得间断,比如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的流程如下。

育雏期一般第 3周以后才可带鸡消毒(过早不但影响舍温,而且如果头两周防疫做得不周密,会影响早期防疫),每2~3 天消毒1 次;育成期宜4~5天消毒1次;产蛋期宜1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 1 次。疫苗接种前后2~3天不可带鸡消毒。

育雏期最好第 3周以后开始饮水消毒(过早不利雏鸡肠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响早期防疫)。饮水消毒有 2 方面含义:第一,对饮水进行消毒,可防止通过饮水传播疾病。这样的消毒一般使用卤素类消毒液,如漂白粉、氯制剂等,使用氯制剂时,应使有效氯浓度达3毫克/升,或按消毒液说明书上要求的饮水

消毒的浓度比的上限来配制,这样浓度的消毒水可连续饮用。第二,净化肠道,一般每周饮 1 ~2次,每次2~3小时即可,浓度按照消毒液说明书上要求的饮水消毒的浓度比的下限来配制。防疫前后 3 天、防疫当天(共 7 天)及用药时,不可进行饮水消毒。

7.3 忽视了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强。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杀菌效力增加1 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温不超过45oC为好。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 20oC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舍温低于16℃时无效)。很多消毒措施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 6 0 % ~7 0 % 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须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鸡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如酒精在75%时消毒效果最好。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一般应灵活掌握,在鸡群发病、育雏前期、温暖天气等情况下应适当加大用量,而天气冷、肉鸡育雏后期用量应

减少。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农村养殖技术》杂志2010年第二期张中亚的《鸡舍消毒的误区》,特此致谢。